小学语文听课记录20篇

       大家好,今天我想和大家分析一下“小学语文听课记录20篇”的优缺点。为了让大家更好地理解这个问题,我将相关资料进行了整合,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分析吧。

1.小学语文听课记录内容 小学语文听课记录内容参考模板

2.求几篇小学语文听课记录,最好是一年级或者六年级的,谢谢

3.场景歌听课记录及建议

4.听课记录

5.语文听课活动总结

小学语文听课记录20篇

小学语文听课记录内容 小学语文听课记录内容参考模板

       听课记录:

        1、情境导入,激发兴趣

        在《秋日私语》的乐曲声中播放秋天的画面,并谈话导入。

        2、巩固字词,感知全文

        (1)出示课件,巩固字词,我将它们按必须的规律、特点排列为三行。

        如:第一行出示生字:凉爽。让学生用心记住易错字“爽”的笔顺,先写四个小X,再写一个人字托住他.

        (2)教师范读全文,让学生听后找找每个自然段作者是用哪一句话写出了他对秋雨的印象?并用横线画下来。抽生汇报。

        3、品读课文,感悟体验

        (1)由于第二自然段用诗一般的语言描绘了秋天的颜色,是课文“浓重的一笔”,因此我将着力点放在了学习第二自然段,层层推进指导学生的读。

        如:理解中心词“五彩缤纷”。先请学生自由读第二自然段,边读边把描述颜色的词语找出来。老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利用多媒体把词语变成相应的颜色。之后追问…..(这样在具体的语境中理解词语,积累词语,进行潜力培养,体现了语文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

        (2)赏析美句,重点指导。学生先自己练读喜欢的句子。之后抽生个别读,相机指导

        (3)学习第三段

        (4)学习第四段

        4、总结全文,升华情感

        5、听课评析

        这堂课的板书简明扼要地反映了课文的主要资料,脉络清楚,丰收和快乐两个词语点明了课文的中心,深化了文章的主题。

求几篇小学语文听课记录,最好是一年级或者六年级的,谢谢

       科目:语文

        听课人:黄静芬

        上课老师:鸿都小学 巫小娜老师

        课题:文天祥

        时间:第十二周星期五上午第二节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教师在黑板上出现一个人的名字,请学生一齐轻声呼喊。(板书:文天祥)

        2.“你了解这个人吗?小组交流收集的资料。”(学生查找的资料详略不一,学生汇报时有的胆量大,表达比较流利。)

        3.小组汇报。(名句、文章等)

        二、品读课文

        “刚才,同学们从不同侧面了解了文天,现在让我们从文章的字里行间去细细体味,与文天祥零距离接触。”

        (一)检查预习情况。

        1.认读词语。(教师能抓住读得不准的地方纠正。如:“凛然”)

        2.朗读文章。(小组轮流读)

        “哪个小组愿意读哪个段落?”

        (二)小组合作学习,体会文天祥的炽热的爱国情怀。

        1.默读2-8自然段,用——划出描写文天祥语言的'句子,并读一读,再在小组内交流感受。

        2.汇报:

        读完以后,你觉得文天祥是怎样的人,找出文中可以描述的语句读。

        你是从哪些地方感受到文天祥的爱国精神和民族气节的呢?(学生有较好的默读习惯。汇报的学生比较少。)

        (汇报形式:组长汇报——组长点名组员补充——组员可以要求其余学生跟读。)(学生有合作精神。)

        生:我还找到了……

        师:建议你可以邀请其他同学一起读。(读的形式比较多。)

        师:“张弘范想让文天祥写劝降书,他却以《过零丁洋》作答。谁收集有《过零丁洋》全诗的?小组内先读一读。”

        师: “读了这首诗,有什么感想体会?”(小组汇报)

        师: “文天祥虽然牺牲了,但是他的精神长存于我们心中。请读最后一段。”

        三、总结。

        1.这篇课文是怎样让我们感受到文天祥的爱国精神的?(板书:通过具体事——组织勤王军、多次拒绝劝降、为国捐躯。)

        2.文章的第一段与最后一段以及中间部分是什么关系?(总——分——总)

        四、拓展。

        1.你能用几句话概括一个民族英雄的故事或爱国名人的故事吗?要求:听同学说故事的时候,能联想到哪些成语,在小组内写出来。(投影、带读。)

        2.小组内交流收集到的爱国名言。

        3.读

        板书: 18文天祥

        组织勤王军 炽热的爱国精神

        多次拒绝劝降 崇高的民族气节

        为国捐躯

        归纳点评:

        1.本节课由导入——检查汇报——品文——总结——拓展这些环节组成。老师能抓住文中文天祥的爱国精神和民族气节这条主线组织教学。让学生通过找出有关的语句,品读、感悟体会人物的性格与品质。教学思路清晰明朗。

        2.整节课培养目标明确,在教师的引导下,按照教学预设完成教学目标,学生的自主、合作精神得到展示。

        3.学生前置性作业完成得比较好。(这节课的前置性作业有:熟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收集文天祥的故事、名言、收集爱国故事等。)

        4.构建了比较成功的小组学习模式。

        5.大部分学生能倾听老师和同学的发言,参与到讨论中去,但是发言的学生还是比较局限。

        6.学生的探究能力、质疑能力还有待提高。

        7.朗读的指导还可以加强。

        探讨:

        1.学困生不能完成前置性作业的,在课堂上教师该作怎么样的引导?

        2.在阅读课文教学中,教师有没有必要牵着学生去一段又一段地品味文本?可不可以放手让学生去品味?

        3.品文、鉴赏应该建立在读懂的基础上,这篇课文的语言中有些是比较难理解的。我们发现对这些难点,教师的态度是“一带而过”,学生是不是懂了?教师有没有必要有针对性地设计对比较难理解的词句的检查这一环节?

场景歌听课记录及建议

       Ai ei ui

       一、创设情境、引导说话

       师:小朋友们,我们大家互相来看一看,你的前后和左右都挨着谁?知道的小朋友相互之间先说一说。

       生先同桌讨论后个别回答

       1、生回答不出。(师示意他坐下)

       2、生:我的前面是XXX。

       3、生:我的后面是XXX。

       师:我们都是挨着坐的。

       (边说边板书:ai。出示a的卡片,全班读,再出示i的卡片,全班读。)

       二、教学拼音,指导说话

       教学ai

       师:这两个拼音,我们说他是什么?

       生回答不出。(问题指向性不明确)

       师:我们说他是单韵母。单韵母有哪些好的东西呢?(提问提得很模糊,学生听不懂)

       师:单韵母有哪些本领呢?可以自己成为一个音节,如大白鹅的e ,也可以和声母成为一个音节。由二个或三个韵母组成的音节,我们称他为复

       韵母。把书翻到26页,今天我们来学习三个复韵母,这里有三幅图,第一幅图上画着什么?

       生:有两个小朋友靠在一起。

       师:两个小朋友挨着站在一起,读ai。

       (可以展开看图说话,利用书上的图画指导学生把话说完整,说准确)

       师提出发音要求:先读a,再迅速滑向i,师示范读。

       请了四五个学生读ai。

       开火车读。生读得不够准确时,师在一旁纠正。

       单韵母有四个声调,那复韵母呢?也有四个声调,那标调应标在哪里?

       导入标调儿歌的学习。

       出示小黑板:有a不放过,没a找o、e,i、u并列在一起,注意标在后一个。

       师带领学生读了二遍。

       师:那我们来看看,ai 应该怎么标?ai有没有a?有,所以要标在a上。

       师板书ai 的四声。

       学生和老师一起读ai 的四声。

       教学ei

       师:看书本上画着的第二幅图,画着什么?

       生:一个小朋友在砍树。

       师:一个小朋友在砍树,发出ei ,ei ,ei 的声音。

       师介绍发音要求。

       指导学生读ei ,个别学生指名读。

       (可以开展各种读,比如男女比赛读,分组读等,调动学生读的积极性,让学生快乐地学习。另外当学生读的不准确时,教师可以让学生观察老

       师读这个音的口形,做做看口型,猜拼音的游戏,让学生实实在在的掌握发音要领。)

       师:ai有四声,那ei的四声怎么读?标调该标在哪里?我们再来看看儿歌。

       师念儿歌,在黑板上和学生一起标ei的四声。(这个环节,我觉得可以让学生自己试读儿歌,自己标声调,让学生自己发现规律,动手操作,记

       得就会深刻。)

       教学ui

       师:看第三幅图画,你看到了什么?

       生:一个小女孩。

       师:她身上戴着什么?

       生:围巾。

       师:把围巾的围来读一读。(看图说话训练还需要加强,可以采用先扶后放,说ai时,学生说不好,老师带领学生把说详细,说完整,教e

       i 时半扶半放,到ui时,就可以放开让学生去说了。)

       生齐读。

       师:先读什么呢?先发u,再马上接上i,跟我读。

       齐读,再个别指名读。

       标调标在哪里?师再读儿歌。

       生:应该标在i的上面。

       师生一起读儿歌。

       师:我们来看看这些音,和儿歌进行比较,再读儿歌,这些单韵母的音,生活中有没有包含这些音?

       师:围巾的围是第二声,包含了ui 这个音,你们也能说说吗?

       生:味精的味。

       师:还有没有?

       生:en 。

       生:ei。

       (问题提得比较成人化,一年级学生比较难理解,而且前面没有做好这方面的铺垫,学生找不到词来回答,这个问题就可能会冷场。)

       三、指导书写 巩固发音

       师:ai写在哪里?

       生:写在第二格。

       师一边说一边写,学生书空。

       师:先写a,再把i紧紧写在a的后面。那ei怎么写?也一样,先写e,再把i紧紧写在e的后面。

       生描红ai、ei 、ui。

       (不应该让写字走过场。学生在写的时候可以关注学生写字的姿势、握笔是否正确,写字顺序是否规范。)

       出示拼音卡片,读拼音。齐读——个别读。

       (听后感:执教者是刚参加工作的老师,个人素质很好。面对第一堂公开课,上得这样,实在是很难得。想起自己当年的第一堂课,自叹不如,所

       以我个人的一些小建议算是抛砖引玉,希望大家一起来讨论。该教师的语言亲和力强,似缓缓流过的小溪,温和、亲切。但低段上课需要激情,

       该高昂处还他个高昂,让学生的积极性得以调动。另外在拼音教学的同时,也可以进行看图说话的训练,不应该让看图说话走过场,让学生的语言获得实实在在地发展。)

       听课内容:我的伯父鲁迅先生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找五名同学一人读一般,其他同学认真听、认真看,体会“伯父”是一位怎样的人?并画出有关句子。

       (二)课文中哪些地方表现了鲁迅先生“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

       1.默读第四段,了解鲁迅先生是怎样救护、资助车夫的?指导学生找出课文中描写鲁迅救助车夫的动词,想想这表现了鲁迅先生什么品质?鲁迅先生在救助车夫以后,为什么脸上变得那么严肃?他在想什么?画出描写当时环境的句子,想一想在文中起什么作用?从这里我们已经感觉到了鲁迅先生对劳动人民怀有很深厚的感情。

       2.默读第五段,体会鲁迅先生对劳动人民的感情。

       边读边想,主要体会鲁迅先生不仅没有架子,而且体贴关心劳动人民的优秀品质。鲁迅先生是怎样关心女佣的?从女佣的话中可以看出鲁迅先生什么品质?

       3.小结四、五段

       伯父这样关心穷苦人,同情穷苦人,因而必然要得到人们的爱戴。板书:同情人民

       (三)找同学读第二段,了解鲁迅先生严肃认真的学习态度和对下一代的深切关心

       联系上下文,说说“囫囵吞枣”和“张冠李戴”是什么意思?这说明“我”读书怎样?“哈哈!还是我的记性好。”这句话的含义是什么?“我”听了伯父的话后,“羞愧”“悔恨”什么?为什么比挨骂还难受?“伯父”通过谈论《水浒传》了解了“我”读书囫囵吞枣,指出了“我”的不足,并送给“我”两本书。这些事情反映了鲁迅先生什么品质?板书:关心学习

       (四)分角色朗读第三段,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指导同学由词理解句子,学习鲁迅先生为人民群众的解放进行不懈斗争的这种精神。

       “碰壁”是什么意思?为什么会“碰壁”?“四周围黑洞洞的,还不容易碰壁吗?”这句话怎么理解?“恍然大悟”是什么意思?“我”明白了什么?作者“明白”的对吗?“在座的人都哈哈大笑起来。”为什么?指导同学分角色朗读课文,注意各角色的语气。板书:憎恨敌人

       (五)朗读第一段

       鲁迅先生在世时,他为别人想得多,那么他去世后,人们是怎样悼念、爱戴他的呢。请同学们认真读第一段,什么事使“我”惊异?指导学生从课文内容思考,作者惊异什么?为什么呢?请同学们讨论这个问题,从三方面来找一找原因。指导朗读这一段,体会作者因“年纪还小”而产生的“惊异”。板书:深切怀念。

       (六)齐读全文,体会鲁迅先生为别人想得多,为自己想得少的思想品德。

听课记录

       场景歌听课记录及建议如下

场景歌说课稿: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教育部审定义务教育教科书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第二单元识字的第一课《场景歌》第一课时。

课程标准:

       语文课程标准在第一学段的阶段目标中指出,能准确地拼读音节,学习独立识字。能借助汉语拼音认读汉字。掌握汉字的基本笔画和常用的偏旁部首,能按笔顺规则用硬笔写字,注意间架结构。初步感受汉字的形体美。

       写字姿势正确,书写规范、端正、整洁。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在学生朗朗上口的诵读中,欣赏美丽景色,感受美好生活,同时认识事物,表示认识事物的汉字,初步感知不同事物数量词的表达方式。能认真听别人讲话,努力了解讲话的主要内容。

教材特点:

       场景歌是本册书第二单元以4个识字为主题的第一篇课文,这是一组数量词归类识字。把数量词分类集中在四幅不同的图画之中,让学生在感受美丽景色、感受美好生活的同时,认识事物,认识表示事物的汉字,初步感知不同事物数量词的表达方式。

       全文共五节。第一节是一幅大海风景图。第二节是一幅山村田园风光图。第三节是一幅公园景色图。第四幅是少先队员活动的场面。教师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采用各种各样的方法,让学生自己认字,朗读。

学生实际:

       二年级的学生已经能借助汉语拼音准确地认读汉字。已具有较强的识字能力和学习经验,为本课时的认字打下来良好的基础。能按笔顺规则用硬笔写字,写字时还需在间架结构和关键笔画上多加注意,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

       已经能结合和上下文,欣赏美丽景色,感受美好生活,同时认识事物,初步感知不同事物数量词的表达方式。

语文听课活动总结

       “百师云集,千课荟萃”第三届全国小学语文教学观摩研讨会暨“聚焦核心素养培养,指名新教材新方向”创新课堂观摩研讨会下午的培训伴随着深秋暖阳如约而至,来自江苏省无锡市的诸向阳老师为我们开启了下午的培训之旅。

        ? 诸向阳老师是全国著名语文特级教师,教育部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教学名师,浙江大学、苏州大学国培班导师,无锡市南长街小学副校长。下午的培训内容主要分为两个部分:观摩课《盘古开天地》、报告《统编教材整本书共读》。

        听课记录《盘古开天地》是统编版教材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课文,在《盘古开天地》这篇文章的讲解中,诸向阳老师以谢缙对对联的故事作为导入,让学生从对联“千年古树为衣架? 万里长江作浴盆”中发现把自己身边常见的事物作为喻体来说明不容易明白的事物这样的写作方法,从而引出对“神话”的理解:把不容易理解不好解释的事物或现象比作我们常见的事物或现象。

       诸向阳老师从基础抓起,出示课文的主要内容,并且在生词部分出示为拼音,从而借机检查学生的对生字的掌握。

        ? 本篇文章所处的第四单元的语文要素是了解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学习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感受神话中神奇的想象和鲜明的人物形象。

        ? 为了让学生较为容易地学习把握课文主要内容的方法,在检查完生字词之后诸向阳老师引导学生发现老师出示的段落是对整篇文章的主要内容的概括和总结;为了让学生更容易找到故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诸向阳老师引导学生在对文段的多次阅读之后发现文段中写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的各个部分。

        ? 对于四年级的同学来说,这样的安排既有利于学生学习掌握本单元的语文要素,又有梯度,让学生有据可依有据可循。在明确了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之后,诸向阳老师又引导学生把故事的经过部分分别用三个词语来概括,这样又实践了“概括”这个语文要素。

        ? 在故事的经过阶段,诸向阳老师引导学生发现作者用对仗的句子来表示盘古变成的事物,由此又照应了本课开篇的对联导入,也借此让学生也试着用对仗的句子说一说盘古的身体部位还可以变成哪些事物,既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又发散了学生的想象力。

        ? 在学生讲故事的过程中诸向阳老师还注意提醒学生注意表达的方式,切实提高了学生的表达效果。在讲完了故事之后,诸向阳老师出示了《盘古开天地》的文言文版本,让学生及时发现文言文的对仗句式的使用,进一步促进学生对对仗句式的理解和应用。在课堂教学的最后,诸向阳老师又拓展了一些来自于神话传说的成语,进而推荐袁珂先生的《中国神话故事》作为整本书阅读的内容。引导学生由一篇带整本,推进整本书的阅读。  

        ? 诸向阳老师根据统编教材的阅读单元项目设置把阅读课分为了导读课、推进课和交流课。推进课旨在深入阅读,推进思考;交流课旨在分享感受,各抒已见;导读课则承担着把学生领进知识的大门这样的任务。

        学问海漫漫无涯,求知路漫漫无穷。

        ? 名师们的风采让我们领略了前路的绮丽,作为普通教育工作者的我们只有努力学习不断进步才能做好学生的点灯者、引路人。

        经历了充满意义的活动后,相信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收获,写一份活动总结,记录收获与付出吧。但是相信很多人都是毫无头绪的状态吧,下面是我收集整理的语文听课活动总结范文(精选5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语文听课活动总结1

        成为有效、高效课堂,我校开展了一轮听课活动,在孙福龙校长的带领下组织了听课。分别听取了刘月国老师的寓言两则教学、侯云芳老师的写字教学等8名老师的课。努力让课堂教学更扎实、更有效,针对语文原课堂教学情况,总结如下: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这是我最深的体会。“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也就是方法比知识更重要,学习方法是否科学,思维方法是否合理、正确,影响着学习效率的高低。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不失时机地创造机会,指导学生如何学习,使他们不但能学会,而且能“会学”,即:掌握语文学习方法,发展思维,形成能力,能独立解决问题。在课的开始刘传德老师和刘炳祥老师运用复习旧知引入新知的方法导入新课,这本身渗透了“温故而知新”的学习方法。当学生面对书中的问题时,老师又告诉学生阅读课文要讲究知识性、文学性,“先思考再动笔”这种很好的学习方法。

        第一、吃透教材是最根本的。听完8位老师的课后,他们对教材的把握都有其独到之处,都能抓住题眼,一步步的深入文本。 如杨海翠老师执教的《四个太阳》通过采用创设情境的形式进行识词,认字,并运用词语卡进行积累词语,指导运用与实践中,做到了学中用,用后积累一条线,关注了方法的指导与运用能力的训练。

        第二、注重启发式教学,让学生主动学。新课程标准要求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教师是这个主体的引导者。这几位老师都充分的做到了这点。例如刘月国老师执教的《寓言两则》一课和张新晓老师执教的《葡萄沟》一课,不仅仅关注对学生课文内容的启发引导,更关注采用语言文字的训练来感悟内容。

        第三、注重引导学生朗读。大部分老师都非常注重指导学生朗读,但决不是为了读而读,而是在体会情感的基础上去读,并且对读的要求也不尽相同,例如:张丽丽老师在上《清平乐.村居》这课时,教师在教学中穿插着齐读、分组读、示范读的方法通词义、明词言、感词情进而激发同学阅读兴趣,让学生在阅读中更好的领会文章所表达的感情,层次非常清晰。

        第四、注重学习习惯的养成。老师们在课堂上穿插着一些学习方法,让学生收获这些学习的方法,当他以后遇到类似的问题时才能够用自己的学到的方法去解决。例如侯云芳老师这节写字课,就从而有效地规范了学生的写字姿势、执笔方法、爱惜写字用具和认真写字的良好习惯与态度,使学生普遍形成了较好的书写,有利于培养学生集中精力的好习惯。

        第五、亲切的评价语言。几位老师评价学生的语言是那么贴切,到位,如有的老师运用“你最聪明、你会更加努力的、我的孩子,你真棒、你的眼睛已经告诉我答案了”等来鼓励学生。这些朴实,自然的语言,对我感触很深。在以后的课堂上,我也试着让我的学生感受这些美丽的评价语言。

        第六、今后努力方向

        1 、必须不断地学习。我们常说,教师要给学生一杯水,首先自己要有一桶水,而现在仅有一桶水已经不够了,教师要有不断流淌的源头活水,这源头活水来自哪里,这就需要我们老师不断地学习,不断地充电。新课程实施后,对老师的要求越来越高看,要求教师要专业化发展,要学习新课程理论,转变教学观念,改革课堂结构,加强自己的教学基本功训练,特别是语文教师,要不断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而所有这些,都离不开学习,我们要学习新课程理论,要走理论加实践的`道路,要让新课程理论来指导我们的教学实践,要把新的理念渗透到所有的教育教学实践中去,做一名新课程理念的忠实践行者。要扩大自己的知识面,开阔自己的视野,就要不断地阅读,要博览全书,要坚持阅读名著、阅读经典,让这些名著、经典来启迪我们的思想,陶冶我们的情操,提升我们的语文素养。

        2 、要转变教学观念,做新课程忠实的实践者。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一直是知识的权威,学生是被动地学习,学生是知识的容器,课堂是教师表演的舞台,教师在讲台上讲的滔滔不绝,而全然不顾学生的感受,现在,需要我们要转变自己的教学观念,要转变自己的角色,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合作者,我们要蹲下身子看学生,要平等地跟学生交流,要把课堂还给学生,学生才是课堂的主人。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所以,我们不能急功近利,要为学生的终生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我们要树立新的评价观,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语文听课活动总结2

        在区教研室领导的带领下,到文登路小学参加听课活动。两天听了5位语文教师的课,现将听课情况总结如下:

        一、聚焦课堂教学

        1.准备充分,注重常规。

        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基础。虽然本次听的常态课,但大多数语文教师都做了充分的准备。备课比较到位,都制件了精美的教学课件。良好的常规是成功课堂的保证。课堂中教师都注重了学生常规的训练,从学生回答问题的站姿、到听课的坐姿,读书的姿势,写字的姿势等在不同的课堂中都有体现。费霞老师和潘艳红老师的课堂秩序井然,师生配合默契,足见平易训练有素。

        2.“读”中尽显语文魅力。

        语文教学的核心是培养学生的语感。而读就是培养语感最积极有效的刺激。本次活动中,大部分语文教师都能体现新课标读中感悟的理念,教学中注重以读促悟,让学生通过朗读来体会人物思想感情。马韵秋老师结合画面,让学生在如临其境中读出春雨的柔、轻、细,读出鸟儿的不同观点,孩子们读得韵味十足。汤霞老师、郑咏梅老师注重抓关键词句(重点词语)来反映人物或景物的特点,做得比较到位。几位老师在朗读方面都比较充分地体现了“以读促悟、边读边悟”的语文教学理念,都能带领学生充分阅读文本,从不同形式、不同层次的读中去感悟课文、感悟人生。“读”中尽显语文课堂魅力。

        3.注重学习方法的指导,效果明显。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学生掌握了学习的方法,就会举一反三,形成语文学习的能力。在语文课堂中,老师们有了学习方法指导的意识,如:读书中强调“眼到、心到、口到”,指导学生在书中做标记,做到“不动笔墨不读书”,通过教师的评价提醒学生回答问题站姿规范,坐姿优美,在识字、写字教学时教给学生识字的方法,读字帖的方法等。

        4. 教学方法上,各位老师都能量体裁衣,优选活动,并能使教学方法多样化,能适当的改革与创新,并能充分利用现代信息和多媒体技术,体现教学发展的时代要求。例如,马老师、汤老师、费老师教态自然,普通话好,有较强的亲和力,通过教学课件,创设情景引入课堂,显得既生动、活泼,又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5.板书设计简明生动,极具概括性、条理性和欣赏性。如费霞老师的《鱼游到了纸上》、郑咏梅老师的《中彩那天》、潘艳红讲的《日月潭》等。

        6.听评课强化素质,提升教师业务水平。

        为了使教学理念与教学实践更好融合,以评促教,教学相长。听课完毕后,语文教研组还安排了互动式评课活动。 全体老师畅所欲言,既肯定了执教老师亮点,又诚恳地提出了商榷之处,使听课、评课活动达到了预期效果。

        二、存在的问题

        1.教师在课堂中说得太多,真正留给学生的时间较少,不必要的话语、不必要的教学环节过多。

        2.独特教学风格呈现不明显,丧失了教师的个人魅力。由于课堂教学中的每一步都是这样的,导致课堂的同一性。不能很好地展示个人魅力。

        3.课堂设计过多或不充分,点拨、评价单一、不及时。课堂教学过程中,部分教师设计内容过多,从而出现拖堂、讲不完的现象。大部分教师评价单一(好、棒等),末针对不同学生实行不同的评价语。有必要加强备课的设计,内容不能太多,时间设定准,多多学习不同类型评价语。

        总之,不论什么样的课,都始终把学生成长放在第一位置上;不论什么样课堂,每时每刻不忘为师者的责任,这是我们共同追寻的目标。

语文听课活动总结3

        为督促毕业班语文教学,我们语文组于第5周集中开展了毕业班听评课活动。现将活动的有关情况汇报总结如下:

        一、紧紧围绕研讨主题,努力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

        如何真正贯彻有效教学及整体教学的思想,利用好45分钟的堂时间?针对这个问题,我们把“提高课堂效率,实施整体教学理念”作为这次听课评课活动的主题。在这次活动中,我们组的各位老师都表现出了极大的参与热情和非常认真的学习精神。讲课老师精心准备,努力上好每一节课;听课老师聚精会神,认真听好每一节课;评课热情诚恳,针对每一节课,知无不言,言无不尽,教研气氛融洽又热烈,大家在彼此的交流中,都感到收获很大。

        二、全员积极参与,课堂教学凸显新理念。

        1、教师参与活动的极积性高。大家都把这次听评课活动作为自己的一次难得的学习机会,不怕暴露自己的缺点和不足,迫切希望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积极参与的精神难能可贵。

        2、教师能从人文角度设计教学过程,创设平等、民主、宽松、和谐的教学情境,充分利用现有条件,如刘坤老师就把音乐、流行歌与小说《心声》的导入巧妙结合,营造了良好的教学情境。

        3、老师们在教学理念设计中,能够充分关注自己的教学方式与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教师搭台学生唱戏,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习惯,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新理念。

        4、目的明确,文本吃得很透。一节课要完成什么教学任务,学生从这节课掌握什么知识,本节课的重、难点是什么,哪些知识点学生自己读书就可以掌握;课堂上要预设什么样的问题才能调动起学生的思维等,授课老师对这些都心中有数,做到有的放矢。这一点杨z老师,张z老师做得非常好。

        5、思路清晰,课堂设计紧凑。都有生动的导语、富有节奏感的设计、层次分明的环节,都有问题设置,且能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尤其是杨z老师,课堂教学环节紧凑,问题设计科学、有梯度,达到最好的教学效果。这样的课让学生思维活跃,紧张而快乐,“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又充分调动了学生的潜能,学生真正成为了学习的主人。

        三、发现的不足:

        1、个别教师对此次活动重视还不够,准备不太充分。导致课堂内容衔接不自然,语言不精准。

        2、个别教师教学方法单一,授受式传统教学,忽视对知识的发生过程和思维方法的探究,教师牵着学生鼻子走,缺乏对学生自主精神,创新意识的尊重和关怀,没有充分重视学生小组学习,学生合作互动的作用,造成师生两张皮,课堂缺乏生气,学生学习效果差。

        3、个别教师语言随意,不精练,口头语多,影响了教学效果。

        四、建议:

        1、各位教师要进一步加强理论学习,转变观念,在教学中不断渗透新的教学理念,转换角色,做学生学习的组织、引导者,参与到学生学习中来,优化课堂结构,教出特色,教出风格。

        2、上课要有激情,学生的兴奋点才能被激发出来,老师情绪不高,学生很难兴奋起来。

        3、“知己知彼,百战不殆”,老师吃透教材的同时更要了解学生,才能把课讲好。老师千万不要以自己的理解程度去揣测学生的理解程度,那样十有xxx学生掌握不好。

        4、切忌照本宣科,如果老师的课堂教学仅仅是把课本知识宣讲一遍,不讲也罢。让学生自己解读、分析比听老师枯燥无味的讲解可能效果还要好。再就是课件运用,它是辅助教学的,不是牵制教学的。

        5、备课要细,千万不要在课堂上出现知识性错误。

        6、把板书作为备课的必不可少的一项,提前设计好。

语文听课活动总结4

        我校开展了青年教师听评课活动。对于此次活动,学校领导高度重视,青年教师们积极参加。现将语文教研组听课评课活动总结如下:

        一、 值得肯定的地方

        1.“读”中尽显语文魅力。

        语文教学的核心是培养学生的语感。而读就是培养语感最积极有效的刺激。朱作仁教授指出:“抓住语感的培养,语文课的特点才能充分体现出来。”本次活动中,大部分语文教师都能以读促悟,通过朗读来体会人物思想感情;或抓关键词句(重点词语)来反映人物或景物的特点,这点做得非常到位。曹丽花、郑雪红、李增霞等老师在朗读方面充分体现了“以读促悟、边读边悟”的语文教学理念。每位老师都能带领学生充分阅读文本,从不同形式、不同层次的读中去感悟课文、感悟人生。“读”中尽显语文课堂魅力。

        2、 注重学习方法的指导。多数教师在教学中重视向学生传授学习方法。在中高年级语文教学中,注意指导学生阅读,以阅读促理解。通过抓关键语句体会人物理解内容。如曹丽花老师在执教《鱼游到了纸上》时通过对几个重点句的反复阅读理解,使学生体会到“鱼是怎么游到了青年的心里”。

        3、教师具有课程资源意识,能够结合教材挖掘生活中的教育资源。把学生从教材引向生活,从广阔的社会生活中开发课程资源,拓宽了学生视野,丰富了学习内容。李增霞老师在执教《威尼斯的小艇》时,课外延伸介绍了东方的威尼斯——苏州,从课文内容延伸到现实生活,让学生在欣赏美丽风光的同时,加深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二、存在的问题

        1.教师在课堂中说得太多,真正留给学生的时间较少,不必要的话语、不必要的教学环节过多。

        2.独特教学风格呈现不明显,丧失了教师的个人魅力。由于课堂教学中的每一步都是这样的,导致课堂的同一性。如何展示教师的个人魅力是我们要思考的问题。

        3.课堂设计过多或不充分,点拨、评价单一、不及时。课堂教学过程中,部分教师设计内容过多,从而出现拖堂、讲不完的现象。大部分教师评价单一(好、棒等),不能针对不同学生实行不同的评价语。

        总之,不论什么样的课,我们都要把学生成长放在第一位置上;不论什么样课堂,我们每时每刻都不能忘为师者的责任,这是我们共同追寻的目标。前路漫漫,我们当持之以恒,不断反思总结,不断求索进取。

语文听课活动总结5

        秋季,区教育局教研室语文教研员在常主任、孙副主任的带领下,在七所初级中学开展了听课调研活动,共聆听十三节课(《走一步,再走一步》、《苏州园林》、《故乡》、《中国石拱桥》、《看云识天气》、《湖心亭看雪》、《成长的烦恼》、《故宫博物院》、《在山的那边》等),全面了解了叶集教育语文课改的面貌,现总结如下:

        一、值得肯定的方面

        1.新课改精神得以全面贯彻实行。在十五节课中,绝大多数授课老师(主要是青年教师)均能以新课改精神为指针,在课程目标和内容方面,注重合理选择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基本做到了“一课一得,得得相连”,在课程教学组织方面,更新了教学方法,能够综合运用多种方法进行教学,在课程评价方面,能根据学生实际情况进行实事求是的科学评价。特别是能够树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变教师的“一言堂”为学生的“群言堂”,充分尊重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了学生的主动精神。这些,充分说明了新课改开展至今,课改精神已深入人心,广大教师能够有意识地运用新的理念来指导和组织自己的教学。

        2.教学方法灵动多样。在大部分课堂中,授课教师除了运用传统教学(板演法、诵读法、发现法等),还能够根据时代的发展和自己学校、学生的实际,相机运用多媒体法、合作讨论法、完形压强法、比较阅读法等,特别是能够广泛地将现代教学技术引进语文教学之中,使语文教学呈现出融视、听、读、赏为一体的动感之美,另外,自主式学习、合作式学习、探究式学习,也在课堂教学中时而出现,大大丰富了语文教学的广度、厚度,拓展了学生的知识面,使语文能真正走进学生心灵之中。

        3.教学基本功厚实。听课中发现,绝大多数教师基本功扎实,教学目标定位得当,教学重难点突破有法,教学程序设计合理,教学思路有条不紊,教学内容解读科学,教态自然,能适时调动学生的主动学习意识、探究问题意识,能对学生出现的问题予以及时纠错。特别是有些教师在组织课堂教学中颇有创意,即便运用传统的诵读法,也将个别读、集体读、分角色读、领读、伴读、小组读等等有效地组织于一体,使课堂充满了浓烈的“语文味”。有些教师还擅长发挥自己的长处,普通语准确,情感充沛……所有这些,都预示着叶集教育明天会更好。

        二、发现的问题

        1.教学内容的选择与确定不当。有些教师出于想“上好”的动机,以为“上的多”就是“上的好”,在教学内容选择较多,不懂得合理删减一些不必要的教学内容,结果一节课上的内容过多,貌似节奏快,实则如大水漫灌,什么都讲了,什么都没有讲清楚、讲透彻。更有甚得,上课铃响了,课文内容还没有上完,于是匆忙结束,造成虎头蛇尾。

        2.现代教育技术运用欠合理。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只是教学的“辅助”工具,目的是有效地提升学生语文学习的兴趣,并适时展示文本的相关内容,启发学生思考。然而,有些教师只是为“多媒体”而“多媒体”,甚至于成为课件的“播放员”。同时,某些课文特别有必要运用多媒体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开掘学生认知的深度和广度时,有些教师却未能够运用融声、电、光、色于一体的现代教育技术,使语文少了一些“味”。

        3.传统教学习惯过于强劲。传统教学固然有其优点,但有的方面应该予以扬弃,然而有些教师在授课时,仍然固守“凯洛夫五段论”不放,从作者知识、写作背景、段落大意一直讲到写作特色,按部就班,缺少变化。这些不是不可以讲,而且应该注意在什么位置讲,讲完之后给学生带来什么的帮助……可见部分教师的创新意识不足,缺乏灵动的教学艺术。

        三、三点建议

        1.确立“上什么”的意识。在备课时,要精心备课,多向思考,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与确实”方面很下工夫,以“伤敌十指,不如断敌一指”的策略,把课上得精粹、高效些。

        2.确立“怎么上”的意识。上好一堂课,除了将传统教学方法与现代教学方法融为一体之外,还可以根据自己对文本的解读,使用新的教学方法,或者例嚼甘蔗,或者中间突破,或者花开两朵,或者完形填空……既注意工具性,又注重人文性,从而把语文课上得有滋有味。

        3.确定“怎样上好”的意识。上完一节课之后,宜进行教学反思,思考这节课有何得失,将用什么方法弥补缺失,用什么方法把课文上得更好。如此多次反思,各种文本就融会贯通,教学也就得心应手了。

       今天关于“小学语文听课记录20篇”的探讨就到这里了。希望大家能够更深入地了解“小学语文听课记录20篇”,并从我的答案中找到一些灵感。